下锦衣卫手里的权。
贾川总结,锦衣卫前身是拱卫司,原本是朱元璋的卫队,负责皇上出行的保卫工作,同时也是皇帝的仪仗队,既然是仪仗队,那便是皇帝的脸面,自然是着装整齐威严,便也就有了飞鱼服和绣春刀,那个时期,拱卫司手中还没有什么权利。
既然是朱元璋的亲卫,开国初期事儿又多,朱元璋免不得要派自己人去打探情报,私下惩处大臣,于是,锦衣卫诞生了,全称‘锦衣卫指挥使司’,其下领有十七所,还有南、北镇抚司。
这个机构的可怕之处在于,不受任何部门的管辖,直属皇帝指挥,属于是皇帝指哪他们打哪,皇帝没指,他们也可想法子让皇帝指向他们想要的方向,反正他们可随时向皇帝汇报大臣们的所谓‘异动’。
很快,朝臣谈‘虎’色变,就没有不怕锦衣卫的。
锦衣卫另一个可怕之处便是不受司法管辖,遇到反抗者,格杀勿论,他们还有自己监狱——诏狱,此狱名气之大,大过了天牢。
而锦衣卫也不是那么好进的,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面试,还要通过各种训练,从中选出来的才可进入锦衣卫。
进了锦衣卫,那便是妥妥的可以扬眉吐气了,至少李顺是这么觉着的。
但朱元璋是谁?鸟尽弓藏玩的最溜的,到了洪武二十六年,朱元璋意识到这个机构的危害,便下令撤销锦衣卫,百官消停了几年后,朱棣来了。
朱棣重启锦衣卫。
贾川觉着朱棣心里无比清楚的知道龙椅不好坐,锦衣卫能帮他将发烫的龙椅坐温乎了,这期间锦衣卫将监察百官这件事发挥到极致。
后来朱棣迁都,南京留下了锦衣卫南镇抚司,掌管本卫刑名,兼理军匠,北镇抚司可就厉害了,转理刑狱,与三法司共同执掌司法,可说是权利大增。
李顺越说越得意,贾川脑子里一边将李顺的话转化成自己理解的,一边脑子里闪现着上一世对锦衣卫的了解,突然一个人名闪过,他开口问道:“纪纲……怎么死的?”
上一秒还是满脸得意的李顺,瞬间沉下脸来。
纪纲的生前事迹,李顺自然知晓,死时惨状更是知之甚详,他以为这是贾川在提醒他,实则贾川真的是想起来了,随口问了一句。
只看李顺表情,贾川知道这位史书留名的锦衣卫指挥使没得善终,他便不再追问,反正想知道的也算是知道了,锦衣卫作为皇帝的猎犬,被朝中官员惧怕确实是真的,为了表现忠诚,锦衣卫什么都做也是真的,这后果嘛……
“徐佥事走前命我继续查证,尤其是要找到山匪所在之地,李百户可有什么想法?”贾川岔开话题,一副严肃的表情问道。
李顺轻咳了一声说:“命衙役先行查找,咱们等京城消息,快的话明日晚些时候便会有消息来,晚些后日消息也会到……”
“李百户是想等等看,看太子如何处置我?”贾川玩味的看着李顺问。
李顺挪了挪屁股,依旧沉着脸,说:“你这人,想歪了!你今日说的那些推断,太过骇人,咱们是听令办差的,总要听上封的意思之后,咱们才好行动,所以先命衙役暗查。”
贾川点点头,又闭上了眼。
这时房门响动,崔有志满面笑容的进了屋,说是住处已安排妥当,李百户可以过去休息了。
李顺没什么表示,只是说了要暗查附近山匪的事,而后起身看向贾川说:“我自己过去住没有意思,你们三人与我一起吧。”
贾川笑了笑,起身说‘好’。
谁也都没发现崔有志那一脸比吃了苍蝇还难受的表情。
……
贾川是知足的,董树本和顺子也很感恩。
真说将他们三人关到地牢等消息,他们也得受着。
说到底还是沾了朱瞻基的光,如果朱瞻基不是老大,贾川救的是一品大员都没用,此刻必定在牢中。
李顺还以为贾川会据理力争不跟他走,只凭刚才贾川的表现,李顺有理由相信贾川并未将他放在眼中,他甚至想过如果贾川不跟他走,他该如何应对?
大雨还在哗哗下,崔有志犹豫过是否等雨停了再将衙门里这座瘟神送走,可他着实等不得,一想到有个锦衣卫百户在身边,他便浑身忍不住颤栗,哪怕大雨没有停歇的意思,他还是亲自带路,将李顺,贾川他们送去了宅子。
东照县也就县衙门口那条街上是青石板铺路,其他街巷皆是泥地,一行人走进宅子后,虽有雨具遮雨,身上大半也淋湿了,更不要说身上被溅的泥点子了。
贾川三人除了身上这身衙门里的工服,便是之前脱下来的巡检司的工装了,虽说之前换下来后被县衙杂役拿去清洗过了,但上面时不时还会隐隐散发着一股臭味,三人都想着等人走后回屋洗洗,光着膀子不出门,将这身行头晾在一旁,明日总能干。
这处宅子前后两个院落,很是宽敞,前院除了左右厢房还有倒座房,后院主房有东西两间,两侧厢房看着也不小。
不用问,主
第32章 李顺的心思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